乡土中国6-10章概括

乡土中国6-10章概括

《乡土中国》其主要内容概括:

1、乡土本色:以农为生的人,时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讲解了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原因,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其信用并不是并不是依靠契约。

2、文字下乡:从空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中没有文字的需要。

3、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没有文字的需要。

4、维系着的私人道德:介绍了不同的社会格局构成不同的道德体系。

5、家族:中国乡土社会的基本社群是小家族。

6、男女有别: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

7、礼治秩序:"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维持礼的规范是传统,与"法"不同。

《乡土本色》。该章大抵是全书的总论。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在这一章中,费孝通将中国社会的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这“乡土性”带有三方面特点。乡土社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这一章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书的基础,后文差序格局,礼俗社会之根源,都在于此“乡土性”。

乡土社会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文字是人和人传情达意的过程中受到阻隔的产物,但在乡土社会中,“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文字下乡》说的是传情达意的空间之隔,《再论文字下乡》则说的是时间之隔,包括个人的今昔之隔和社会的世代之隔。

由于乡土社会是一个很安定的社会,一个人所需的记忆范围本来就很狭窄;而同一生活方式的反复重演,也使得语言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而无需文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