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里的史登

辛德勒名单里的史登

《辛德勒的名单》气势磅礴,沉郁悲悯,将人性的较量、对二战的反思、生命与信仰的救赎等主题发挥到了极致。

斯皮尔伯格一反好莱坞对宏大主题浓墨重彩式的渲染,以黑白摄影为主调,用纪实冷峻的镜头语言还原纳粹泯灭人性的至暗时刻,亦通过塑造辛德勒这一有缺陷的英雄重燃人性之光。

该片电影语言极为出色,黑白影调中红衣犹太小女孩的镜头震慑人心,足以载入电影史册。

时代背景:

《辛德勒名单》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是20世纪人类最大的悲剧。希特勒的纳粹政府不但对欧洲大陆实施了军事扩张和占领,而且对欧洲大陆的犹太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在基尼利眼里,这场战争是极其荒诞的。由法西斯集团发起的战争不仅伤害了发起者本身,更伤害了千千万万的无辜百姓。纳粹政府鼓吹领袖至上论,蛊惑人民盲目崇拜,绝对服从希特勒的独裁领导。同时,他们信奉种族优秀论,对“劣等”民族进行灭绝,种族主义成了纳粹政府思想及政策的核心。这些荒诞至极的理论和做法在当时那个是非颠倒的社会中却获得了广泛的群众支持。在纳粹宣传机器的极力鼓噪下,狂热的大众开始认同这种荒唐的主流思想,纵容着纳粹政府穷凶极恶的侵略和屠杀行为。整个二战中,大约580万欧籍犹太人被纳粹德国杀死,约占欧洲犹太人人口的2/3,除此之外,欧洲的共产党人、吉普赛人、同性恋者、欧洲东线的战俘和国内的异议人士也遭到屠杀,包括犹太人在内的总遇难人数在1200万到1400万之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