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文学常识

石钟山记文学常识

石钟山记词法:

①词类活用:

A.使动,例: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之鸣。

B.名词做动词:例1.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例2.枹止响腾。枹,用鼓槌敲击。

C.形容词作名词:例:枹止响腾,响,声音。

D.名词作状语:例1.:目见耳闻。目,用目,耳,用耳。例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舟行的舟表示行的方式,有以舟(介宾短语)的意思,可以译为乘舟,但要注意,这样译并未准确表达舟作为状语的语法特点。

②古今异义:A.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那事情的真象;今义,说明真实情况

B.虽大风浪,虽,即使

C.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赴,就任

D.将入港口,港口:河湾入口处

E.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离地表较高的空间;天空里面

F.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

③焉的用法:A.指示代词,那里,这里。例:心不在焉。

B.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例:且焉置土石?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兼词,于之,在哪里。例: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

D.语气助词,啊,呀。例:1于是余不叹焉。2如乐作焉。

E.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例:硿硿焉。

石钟山记句法:

①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者也式判断句)

窾坎镗鞳:窾坎,击物声。镗鞳,钟鼓声。

魏庄子之歌钟:《左传》记载,鲁襄公十一年(前561)郑人把歌钟和其他乐器献给晋侯,晋侯分一半赐给晋大夫魏绛。庄子,魏绛的谥号。歌钟,古乐器。

单独看,这个句子翻译为窾坎镗鞳的声音,是魏庄子的歌钟声。但是,联系上下文和苏轼这时说话的口气来看,这个句子最好还是译成刚才那水面上发出的窾坎镗鞳的声音,就像是魏庄子的歌钟响起来时的那种乐器声音一样啊。

②此所以不传也。(也式判断句)

所以:复音虚词。相当于的原因。

传:流传,传布,传说。

单独看,这个句子就是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但是,从上文提到的来看,这个句子还是翻译为就是这几种情况,才使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没有在世上流传下来。这样,当更加符合苏轼实地考察后得出结论的心情。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语后置句)

铿然:形容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的声音。

有声:(敲击后)发出响声。

这是一个定语后置的倒装句式,原应是铿然有声之石的倒装。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之(的)。这个句子按习惯应译为敲打之后能发出铿锵声音的这种石头就顺畅些。

④得双石于潭上。(倒装句)

这是一个状语后置的倒装句,即于潭上得双石才是正常语序。其中双石是指李渤在访郦道元关于石钟山遗踪时,在南隅忽遇双石的双石--也就是课文上所说的南声北音之石。这个句子很简单,就译成在深潭边上找到两块石头。

⑤古之人不余欺也。(倒装句)

这是一个宾语(余)前置的倒装句。宾语前置,应当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否定式文言句,二是前置的宾语词性是代词。在这个倒装句中,代词余作宾语前置到动词欺的前面。这个句子翻译为古代的人称这山为石钟山没有欺骗我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