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稻秧脱险记读后感

小稻秧脱险记读后感

今天在大浦小学听了何蓉老师《小稻秧脱险记》的课,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在这节课上,我感受到了何老师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她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如何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童话故事的特点,何老师这节课总体评价为:活、新、实。

何老师的这节课真实、朴实、扎实。也就是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教学设计新颖有趣、灵活有实效,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教学资源丰富,目标定位“精”而“准”,情境创设形象直观。教学方法“活”而不“乱”,师生互动默契,融学法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寓教于乐,尊重学生个性,充分体现小学语文教学民主化、生活化、社会化、情趣化的特点。学生思维、动手能力的训练扎实有效,教学效果好,是成功的阅读教学课。

一、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师生关系

养的场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气氛异常热烈。“团团围住、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等难点,都是运用表演的形式突破的,既生动又有趣,真可谓事半功倍。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课堂气氛美

《小稻秧脱险记》是一篇文字兼美、充满童真、童趣的童话故事,蕴涵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是学生感受生活的重要依托。何老师用活泼、生动的语言,营造了一个大田的气氛。孩子们一会儿是可怜巴巴的小稻秧,一会儿是蛮不讲理的杂草。正是这种情境的创设,孩子们的情绪一次又一次达到高潮,故事也讲得也越来越有味道。平日里,也许上20分钟就会走神的孩子们,这节课却整整精神饱满了40分钟。三年级上册的孩子的心理基本上与低年级没有什么两样,喜欢生动、活泼的课堂,喜欢角色的扮演,喜欢一次又一次的刺激,所以何老师这节课的情境创设无疑是成功的。

1、教师的语言儿童化

这是三年级孩子最喜欢的语言。老师的语言喜、怒、哀、乐,一举一动都与课文情节紧密联系,牵动着孩子们的心。老师的激励性语言也很丰富,把鼓励与文章结合,使文童更为生动。平日里,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因为纪律问题,或是别的什么,板着脸孔是经常的。其实,这个问题大家早已意识到,但要真正在课堂上改变却难以做到。何老师这节课就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大小孩”。

2、教学程序紧凑

充分利用童话故事的特点,让孩子学着讲童话故事,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读后演,演中讲,讲中悟,环环相扣,语言文字的训练悄然融于情趣化的表演中。

3、教学中能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课文,不是孤立地理解词语,而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总之,何老师这节课无疑是很成功的,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