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微课教案

月光曲微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2.体会实在的事物与引起的联想相结合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的情怀。

突破方法:充分朗读、感悟交流。

难点:写实与联想相结合的写法。

突破方法:充分阅读,分辨实写与联想,比较阅读,体会作用。

教法与学法

1.引导、点拨法。

2.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月光曲》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学习《月光曲》第九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阅读第九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请用 “ ”画出文中实在事物。

2.请用“------”画出穷兄妹的联想。

3.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什么景象?

4.读一读联想的部分,想一想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三幅画?

(二)学生自主学习

品读课文,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1.自由阅读第9自然段,想象兄妹俩听琴的情境。

2.边读边勾画,描述兄妹俩听琴的情境。

3.交流体会:除了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外,还感受到了什么?(语言文字的美。)

(三)小组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体会联想

1.从第9自然段中感受了语言文字的美。这种美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

2.学生读第9自然段,兄妹俩听琴的情境哪些是实写的?哪些是联想到的?盲姑娘也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

3.读一读联想的部分,想一想课文描绘了怎样的三幅画?去掉联想部分有什么不同?

(四)讨论交流

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1)注意“好像”、“仿佛”所引领的句子,再现联想的情境。

(2)去掉联想部分,就不感人,无法表现听琴时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五)浸透写作,拓展延伸。

(1)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让我们再读这一段,一起感受贝多芬音乐的魅力。

(2)对我们的启示:在写作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的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三、课堂小结

归纳这节课的收获。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