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二黑结婚论文

小二黑结婚论文

《小二黑结婚》是赵树理的优秀名篇,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后,解放区作家深入工农兵,表现新时代,在短篇小说创作领域取得的第一个成果。

《小二黑结婚》通过一对农村青年为争取婚姻自由同封建思想和恶霸势力进行斗争取得胜利的故事,表现了新的主题、新的时代、新的天地、新的人物,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革命根据地农村的风俗画。在这幅画里,有阴险狡诈的反动势力代表,有愚昧迷信的落后势力典型,也有光明向上的新生力量;同时,在这幅画里,还突出了起决定作用的崭新政治力量——抗日民主新政权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政策,它似一轮红日,照亮了偏僻的山村,使这幅风俗画一洗过去反映农村生活的作品中的阴冷、凄惨、暗淡,呈现出在伟大变革中的农村新风貌,显示了新时代的本质特征。

作品中的二黑、小芹,是20世纪40年代初期革命文艺作品中崭露头角的全新人物。他们不受传统观念支配,厌恶旧的陋俗,追求新的生活。有新政权为依靠,他们面对反动势力,敢于迎头挑战,奋起斗争,要求主宰自己的命运,最后,赢得了胜利,这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品中的两个“神仙”是新时代、新天地中落后农民的典型。作家以讽刺幽默的笔触,突出地描绘了落后人物与新环境的不协调。但他们与新政权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在新政权的改造下,他们必然会有转变。作家的爱憎十分鲜明,他毫不掩饰地站在了新生力量一边。光明、新生的一面,始终是作品中支配一切的基调。

《小二黑结婚》生活气息浓郁,地方色彩鲜明。作者在毛主席文艺思想的指引下,创造了民族化、群众化的艺术风格。周扬赞誉赵树理是“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运用群众化的文学语言,是赵树理小说的特色之一。描写人物,叙述故事,都运用纯净而又朴实的口语,流畅、自然、幽默,而小说中人物的语言又显示各自的性格特点。赵树理小说的语言是经过加工锤炼艺术化的群众语言。赵树理善于讲故事,作者曾经讲过:“至于故事的结构,我是尽量照顾群众的习惯;群众爱听故事,咱就增强故事性;爱听连贯的,咱就不要因为讲求剪裁而常把故事割断了。”《小二黑结婚》的结构,可以说是大故事套一串小故事,有头有尾,浑然一体,曲折跌宕,引人入胜。作者吸取了民间创作和中国古典小说的结构形式又加以改造发展,创造了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1943年小说一发表,就在根据地群众中引起巨大的反响,在文艺和工农兵结合方面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