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声赋的艺术特色

秋声赋的艺术特色

一年四季中,春天是美丽的,春和景明,杨柳依依;夏天也是美丽的,热情奔放,骄阳似火。那么,秋天呢?更是令人感慨。在古诗文中,赞颂秋天的文字特别多。陆机在《文赋》中说:“悲落叶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屈原在《九歌》中说:“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杜甫在《登高》中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柳永在《雨霖铃》中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而欧阳修则在《秋声赋》中说:“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憟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变旧赋的骈体对仗为新文的骈散合一,极力描写渲染了秋风的萧瑟,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由自然之秋写生理之秋,心理之秋,人生之秋,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沉重感慨。无形的秋声,在作者的笔下形态可掬。

秋声无影无形,欧阳修却写的唯妙唯肖,使人可感可触。首先,作者把秋声放在夜间来写,夜深人静,正好挑灯读书,但是万簇俱寂之中,凝神聚思之际,忽然“闻有声自西南来”,不禁“悚然而听之”,这是从静中写动。声音是那样不同寻常,它是怎么发出的震响呢?作者本来是室内“听之”的,为考察这声音,却让童子到室外“视之”。作者接着写童子。妙在童子不是到室外更加具体地听到声音如何,而是清楚地看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这时一个高爽晴朗的秋夜,有如苏轼诗所说“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一句“四无人声”,点明当时是多么的宁静、沉寂。然而,正是这时听到的声音分外明晰,童子发现“声在树间”。这里自然含着那月光映照之下,树身的摇曳历历在目,而“树间”的响动也就声声入耳了。童子的回答,同样是从静中写动,而且把视觉与听觉的感受统一了起来,仿佛声音有形有影。当然,这形影是树,树而有声,那么所谓秋声,亦即风声。风声本身无法表现,作者就借他物来显示,以视觉上的树的晃动,写出听觉上的风的声响,好像画家借蝴蝶追逐马蹄,画出马蹄踏花染上的芬芳,让人感受到“踏花归去马蹄香”的意境。文章最后,欧阳修对童子讲完一番议论,童子早已“垂头而睡”,又恢复到“四无人声”的状态,那秋声也暂时趋于平息,夜还是先前一样的宁静、沉寂,这时却是“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唧唧虫声,比起人的话语、树间的风响,要微弱的多了,然而听来如此清楚,就更加反衬出夜的凄清、幽冷。作者转到以动写静,收结全篇,从另一意义上说,虫声也是秋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