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300字分析

拿来主义300字分析

从我读书起,高中教材就有《拿来主义》这篇杂文,时至今日,苏教版还是选用了这篇教材,由此可见,此文的确是经典。印象中,此文主要传达的就是怎样“拿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许多老师上课也往往只提及这一点。最近上到这篇文章,又重读了此文,发现了一些以前未曾注意之处,写出来与大家共享。

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运用“拿来主义”?不是。“拿来”有前提,那么前提是什么?文末提到“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鲁迅为什么要这样说?“沉着”即是冷静,能独立思考。一个不会思考的人,如何知道自己要什么,什么对自己有利和不利。但知道想要什么还不行,须要“勇猛”,即勇敢。

假如只是想要,而又不敢付诸行动,那么终究还是“孱头”。前两个条件都具备了,具体到“拿来”时,则须有辨别力,能分辨出哪些是“鱼翅”,哪些是“鸦片”,哪些是“烟枪”、“烟灯”和“姨太太”。最后则须“不自私”,因为如果在“拿来”时自私,那么拿来的东西往往只对自己有利而对他人或民族不利,就像如今油价,涨价时要跟国际接轨,跌价时说价格还倒挂,“拿来”就成了愚弄国民的一种手段。这四个前提缺一不可,缺任何一点就会导致“拿来”失败或偏离了方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