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山川颂分析

祖国山川颂分析

黄药眠的《祖国山川颂》是一篇饱含深情、歌颂祖国的抒情散文。它用饱满的热情,华美的辞章,热情讴歌着祖国的山河,抒写着对祖国深挚的热爱之情。

华辞丽章首先表现在描述的对象上。

作者赞颂祖国的山川,既有概括性的整体感受,又有具有代表性的景观,还有自己生活的细节。如概括性的,“春天,它穿起了万紫千红的艳装;夏天,它披着青葱轻俏的夏衣;秋天,它穿着金黄色的庄严礼服;冬天,它换上了洁白而朴素的银装”,以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具体展现,是从整体上展现不同季节祖国山河的美丽。而“我们有头顶千年积雪的珠穆朗玛峰,有莽苍的黄土高原,有草树蒙密的西双版纳,有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有一泻千里的黄河,有浩浩荡荡的扬子江,有小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的椰林碧海……”则是祖国山河的集中典型的举例,因为它们是令我们自豪的壮美河山的代表。而对扬子江、黄果树等地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及对家乡门前小溪的描述,则是从切身体味上,从细节中展现了对祖国山河的无限赞美。

整体、部分以及细节的多层次、多侧面展现,使得作者对祖国山川的歌颂既大气磅礴,又细致入微,是文章深切动人的主要原因。

华辞丽章其次表现在选用的词语上。

恰当地选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能很好地描摹情状,展现特点。如写祖国曾经的苦难,作者选用了“(狂风)扫荡”“(冰雹)打击”“(霜雪)封锁”“(大火)烧灼”“(暴雨)冲刷”“(炮弹)轰击”,不同对象搭配不同动词,使语言严谨准确,又富于变化,突出祖国曾经遭受过的重重灾难。写夏天清晨劳动的姑娘,作者选用了“踩着(露珠)”“走到(小溪边)”“汲满(一桶水)”,三个连续的动词,活化出当时的情态,展现出淳朴劳动者的美丽。而“澄澈的(清溪)”“沸腾咆哮的(瀑布)”“波平如镜的(湖泊)”“飞流急湍的(险滩)”等词语,绘形绘声,写态写势,形象写出了长江在奔流过程中无尽的变幻。“耸峙的(峭壁)”“突兀的(危崖)”“嵯峨的(怪石)”“挺立的(苍松)”,是作者山顶所见,因对象不同,词采各异。

而整散结合的句式,也使行文富于变化,更好地表情达意。如写长江,写黄果树瀑布的这两段,行文时整时散,节奏有快有慢,动心骇目,摇曳生姿,曲尽其妙。通过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式,借具体的景物,展现着对祖国饱满深挚的感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