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内容分层

谈中国诗内容分层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谈中国诗的根本立场.

作者认为,谈中国诗要采取比较文学的立场,就是说,谈起中国诗,眼中要有外国人和外国诗在.因为只读中国诗的人,没法“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没有居高临远的观点,就“不能对整个本国诗尽职”.只有采用比较文学的立场,居高临下地对中外诗进行比较,才能对中国诗作出正确的评价,得出合理的结论.

第二部分(第2段),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及其规律.

按照一般的说法,诗的发展是先有史诗,次有戏剧诗,最后有抒情诗.中国诗则不然,抒情诗出现得异常之早,戏剧诗随后,史诗没有.因此,中国诗是早熟的,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但以后缺少变化.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第三部分(第3至7段),阐述中国诗的特点.

1.篇幅短小.作者在第3段指出,“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比了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原因是,“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2.富于暗示性,“言有尽而意无穷”.作者在第4、5段指出,外国诗人论诗的观点与中国诗人论诗的观点很接近,中国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与外国人所谓“空泛连接着确切”,意思一样.“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是正确的说法.作者还认为,这富于暗示,“是一种怀孕的静默”,“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西洋的任何一诗来得多”,例如拉丁诗里有个“何处是”的公式,在中国诗里应用得最多.

3.“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作者在第6段指出,“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原因是,一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的沉重;二是中国古代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