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诗观点

谈中国诗观点

《谈中国诗》的观点:

1、“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理由:(1)类比论证:绘画、逻辑。〔补充:中国画分工笔和写意两大派,这里指写意画。(2)举例论证: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就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3)比喻论证:“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

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

2、“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蕴”“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到‘无垠’”。

理由:一是“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二是“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每把眉眼颦蹙”。把说理形象化,使人感到有趣。

3、中外诗都具有暗示性,只是中国诗里这个公式的应用最多”。

理由:中国诗用疑问语气做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

4、中国诗“轻”:“笔力轻淡,词气安和”;但“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甚至“压得腰弯背断”。

理由:(1)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中国诗调较轻,比不上西洋诗调沉重(法、英、德诗调)(2)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中国诗“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美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

5、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

理由:就诗歌的发展规律来看,中外诗歌诗相通的,就诗歌的表现手法来看,中外诗歌是相似的,而就诗歌的内容来看,中外诗歌几乎是相同的。我们套用钱钟书先生的话,也可以这样说“西洋诗并没有特别西洋的地方”。由此可见,中国诗与西洋诗是并峙的,也是交融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