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败为什么叫败北

战败为什么叫败北

古代称战败为“败北”,是因为“北”这个字是“背”字曾经的古文,所以败北的意思是说,打仗打不过敌人时转背而逃。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说:“北,背也,二人向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在甲骨文中,“北”这个象形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由此,在历史上的甲骨文中,“北”这个字的意思可以理解为“背对背”。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两军交战的时候,如果一方士兵被击败的话,一般会背对着敌人逃跑,而不是面对着敌人。所以,因为是背对着敌人逃跑,所以打了败仗就用“败北”来形容了。

还有一个关于战争的古词语可以旁证,就是“追奔逐北”,就是战争中胜利一方在敌人身后穷追不舍,实际是逐其“背”的意思,敌人无论是逃往哪个方向,或东,或西,或南,都是逐其“北”,那么对于失败一方而言,就是“败北”。

在甲骨文和古代金文中,“北”的字型就是两个人相背对的样子,这就是“北”字的本意。而汉字最初是没有表示方向的这一“北”字的,是通过“假借”这一汉字产生现象拿过来用的,导致其本意往往失去,后来为了表示“北”字的最初含义,加了个“肉部”,成为了今天的“背”字。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