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

中国文化概论读书报告

本书主要从中国文化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政治结构、发展历程、文化交流、语言文字、科学技术、教育、文学、艺术、史学、伦理道德、宗教、哲学,以及传统文化的特点、基本精神、价值系统等方面来介绍中国文化。本书的主编负责统稿,各章由来自各高校的编者负责,所以不同章节的难度、文字风格、可读性等有差异。作为教材,本书的趣味性总体不强,四平八稳,对传统文化的态度较为温和,有的编者喜欢引用文言文原文,尤其第三部分难度较大,最后还不忘落入政治意识形态教育的窠臼。但也有一点新奇的观点,如:中国历史上长期缺乏开发的动力的根本原因不是地理障碍的阻隔,而是中国地理条件过于优越。

中国文化的特点: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以人为本、贵和尚中、刚健有为,其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以善为核心。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爱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基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是家长制,其实质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家国同构。

殷商西周的文化经历了从神本向人本的转化;春秋战国是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秦汉帝国的盛大植根于新兴地主阶级的生气勃勃、雄姿英发,宏阔的追求是秦汉文化精神的主旋律;魏晋南北朝时期,乱世中的文化走向多元化;隋唐文化隆盛而包容;两宋文化趋向内省、精致,教育与科技发达,市井文化勃兴;辽夏金元是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的冲突与融会的时期;明清,传统文化走向沉暮,文化专制空前严厉,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进行了古典文化的大总结。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中国哲学的四大思想传统是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中国佛学、宋明理学,其智慧都是人生的智慧。中国哲学家欣赏整体动态、辩证综合与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缺点是分析方法的薄弱,传统思维方式特别发达的是辩证思维和直觉思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