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的概念

汉语词的概念

词,汉语常用字(一级字)读作cí,最早见于战国文字,传世文献最早也见于战国时代 。本义是将内心所想的外化表达,古人称最小表义单位为“词”,称由句子组成的完整表达为“辞”;在现代汉语中,“词”也指古代文体,诗歌的一种,如“宋词”“词牌”等 。

词,形声字,最早见于战国文字,传世文献最早也见于战国时代。金文从言、司声;篆文、隶书、楷书从言、司声。“词”在最初可能指官府文书的文字,因此从“言”表义;从“司”声也可能有兼义的功能,“司”的本义是官吏管理,因此“词”从“司”声,可能与官府文书有关。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兼会意。

《说文》:“词,意内而言外也。从司,从言。”段玉裁注:“司者,主也,意主于内而言发于外,故从司言。”当为形声字,徐锴《说文系传》正作“司声”。邵瑛《说文群经正字》:“据《说文》,词为言词,辞为辤讼,辤为辤受,今经典多乱,惟辞讼尚多作本字。”段玉裁注:“意者,文字之义也;言者,文字之声也;词者,文字形声之合也。”据此可知,词字的本义是指包含一定语义的语音。《楚辞·九章·抽思》:“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