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边疆读后感

宇宙的边疆读后感

在宇宙的旅程中,我们希望谈到的一个话题是以有限瞭望无限并且不停探索。

文本旨在呈现宇宙的宏观样貌,在开头部分,赫胥黎也提到了“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无穷的,而继续开拓则是我们每一代人的职责”。也即是说,从有限一步一步去靠近无穷这一个开拓探索的过程,便是我们全部的意义所在。那么接下来随着电视屏幕的变动,我们也在这样的解说词之下了解了宇宙,从宇宙到星系,进而是星系中的恒星。当来到我们熟悉的太阳系的时候,地球又将扮演着怎样的一个角色。文本按照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描述宇宙,似乎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地球中我们的渺小性。

而这样的渺小与巨大的对比,其实在古诗当中早已有人关注到了。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当中,他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宇宙的源头上到底是何时何人,而在这样的一个源头发问之后,他提到了这份渺小与伟大的差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观看当下人生已经祖祖辈辈经历了诸多变化,但是江月却依旧是那个江月。可以说这样的有限与无限有限与永恒之间的对比,更让我们看到了宇宙的庞大,那如果说科学关注的是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在古诗当中是通过感性的发问以及感慨,那么这两者相似点便是渺小宏大间的对比。

但是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我们不因自己渺小而自卑。反而对于宇宙,我们是秉持着一种探索的态度,无论是那一张黑洞照片,还是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的从火星从宇宙当中传来的探索报告,我们都可以说我们更接近了宇宙。揽星九天不再是文学故事的专属,张衡1号、悟空号墨子号、慧眼号、天问号、祝融号、长征,嫦娥……这些词今天真真正正的出现在了宇宙。可以说渺小到伟大之间,距离很远,但是我们在无限的靠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