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二年赏析

为奴十二年赏析

我第一次看关于种族歧视的内容,是《远地牧场》里关于被偷走的一代,那些可怜的孩子,可怜的母亲,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而自愿死在储水罐里。种族平等不仅是人权的解放,也是为了自由的抗争。而《为奴十二年》的故事背景就被放在了南北战争前夕这样一个宏观的大背景之下,而这部作品也不十分出色地完成了为时代吹响号角的光荣使命。虽然那个时代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为自由而竭力奔跑”的内涵和价值一直被人们所歌颂,也被很多美国的影视作品体现。

小说的主人公,最终逃离了奴役和枷锁。经过12年的漫长岁月,又回归了文明世界。在人的一生里12年绝对是一段漫长的岁月。这也暗示了黑人解放运动同样也会是一场艰苦而漫长的历程。他与大部分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公民一样优雅而富有责任心。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黑人”,一个在某些高贵的绅士们人眼中宛如牲口一般的种族。于是主人公便像一直羊羔落入狼群一样,被落入了那些高贵绅士们的皮鞭和囚笼之下。看到这里读者一定会为主人公喊冤,一个有有着合法身份的自由人,却被坑蒙拐骗成了奴隶。在大家喊冤的时候,又有几个人会为那些生来就没有合法身份的“奴隶”们喊冤呢?他们又凭什么与其他人生而不平等呢?

黑奴产生的根源是资本扩张,是由于西方人对世界侵占欲望的不断增强。与非洲和北美的原住民相比,西方人更文明,但是他们却用奴役和野蛮构建着他们的“文明”。而西方人自己还在堂而皇之地用法律和道德的名义为自己的行为保驾护航。那些南方的种植园主们看似文明、看似富裕,然而他们的行为却在本质上行着撒旦才会执迷的恶。这种恶又在肆无忌惮地鞭笞着优雅而受过教育且真正拥有文明的主人公,那些种植园主们毫不留情地用黑人的“生而不平等”为自己的“生而平等”在买单。

在小说里,主人公回家了,同样作者或者说那个时代中有良知有先知的人们,对整个黑人的命运都抱有乐观的期待。最终像《远地牧场》里的土著男孩一样,他们寻根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历史会给我们很多不同的启示,而这些启示或许像这些故事一样,可以让讲给孩子听,让他们知道自由其实不容易。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