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知识归纳

屈原列传知识归纳

重点实虚词

第一段

屈平疾(恨,痛心)王听(听觉)之不聪(明)也

谗谄(说好人坏话的人)之蔽明也

邪曲(邪恶不正的人)之害公也

方正(正直的人)之不容(被动)也

故忧愁幽(深)思而作《离骚》

犹离忧(遭遇忧愁,离同“罹”,遭遇)也

夫(句首发语词)天者,人之始也

人穷(处境困难)则(就)反本

疾痛怛(内心悲痛)

屈平正(使动,使……正)道直(使动,使……直)行

竭忠尽智以(连词,表目的,来)事其君

谗人间(离间)之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两个被动句)能无怨乎

盖(大概)自怨生也

上(名作状,向上)称帝喾

下(名作状,向下)道(称道)齐桓

以刺(指责)世事

明(阐明)道德之广崇(广大崇高)

治乱之条贯(规律)

靡(没有)不毕(全,都)见

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其志洁(高洁),其行廉(正直,端正)

其称文小而其指(同“旨”,旨趣)极大

举(列举)类(事物)迩(近)而见(包含、表现)义远(深远)

自疏(疏远)濯(同“浊”)淖(泥浆)污泥之中

蝉(名作状,像蝉一样)蜕于浊秽(黑暗社会)

不获世之滋(污浊)垢

皭(洁白)然泥而不滓(污黑)者也

推(推究)此志也,虽(即使)与日月争光可也。

文化常识

1.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又自名正则,字灵均。中国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代表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2.帝喾,传说中“五帝”(五帝是指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五位圣明君主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也是历代朝廷官方祭祀礼仪的专用词汇,是最高祭祀等级的仪式之一。)之一,号高辛氏。屈原是他的后裔。

翻译

1.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译文:屈原痛心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谗言谄媚遮蔽了双眼(不能明辨是非),(致使)邪恶歪曲残害了公道,端方正直不被接受,因此(心怀)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译文: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说到的虽然细小,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

3.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译文: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提及的事物芬芳。他的行为清廉,所以致死不能被接受。(他)自己疏远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浑浊污秽中脱身(离去),遨游在尘世之外,不被尘世的污垢沾染,洁身自好不让泥污沉积到自己(身上)。按照(他)这样的志趣来推演,即使是日月也可以与之争辉啊。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