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豆瓣书评

包法利夫人豆瓣书评

先从标题分析,重要的是他的副标题——外省风俗。这部作品主要是叙述复辟时期令他厌恶的鄙俗年代,福楼拜塑造的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当社会环境影响人的生活以后,个体人物如何度过他们的生活,又是如何决定自身的命运。萨特说,人固然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在接受这些外部信息的时候,却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组合这些因素、从而构成自己的心理。

爱玛与查理等人都生活在同样的时代,在这个大环境下,他们无不成了布尔乔亚,在爱玛所处的时代正是由法国大革命遗留下来的浪漫主义终结的平庸年代,没有了英雄主义的激情,只有一个平庸的皇帝执政这个愈渐粗鄙的社会。他所造就的是一群没有真正理想追求的人,而查理包法利便是最为顺应这个时代的“乖巧”好人。他符合传统的道德标准,爱老婆勤勤恳恳,无大志但耐心地度过每天平淡无奇的生活。她没有爱玛那般渴求着浪漫的激情和附庸风雅的上流幻影,他对小资小调无讲究,没有生活情趣,愚钝平庸。

在一个世纪之后,作家毛姆不能理解福楼拜为什么竟把爱玛弄得如此狼狈,让她死于负债累累。她挥金如土,在享受爱情的滋润的同时却毫无管理金钱的概念,而毛姆认为他作为一个农民的女儿,应该具有农民阶层所拥有的经济头脑,为自己精打细算,然而她显然成了贵妇人的模样儿。爱玛没有农民阶层的精打细算,真正有力影响她的是来自于修道院里的教育和那段时期的小说浸淫。修道院的教育主要是禁欲,修身礼仪,而其另一个主要方面是让女人成为一个不能思考的生物,没有反省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只能一板一眼的遵循教义礼仪。青春期的少女都有其逆反心理,就像教会也有明一套暗一套,爱玛和她的同学们在暗地里接触了大量渲染浪漫情怀和骑士英雄的附庸风雅文学,其中包含的某种浪漫情调深深地影响着爱玛,从而使她自我感觉只有追寻像书中的爱情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美满幸福,自由自在。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爱玛的性格形成,她爱幻想,一生追逐着上流附庸风雅的幻影而不自知,平庸的追求等于没理想,因为理想竟是不切实际的幻影。而此后无论是她结婚,精神恋爱,偷情等,都是为了追逐附庸风雅的工具,情人是她那骑着黑马的高贵子爵的替代品,可惜她遇到的情人竟是卑鄙之人或者小瘪三,如此说来,倘若结局有谁借钱给爱玛,她便不会死亡,在一段段失恋结束之后,继续寻找下一个替代品,直到追到真正的子爵。

研究文本的首要就是要分析人物的性格核心,他所发生的一切事物都围绕着这个核心得以阐释,性格即命运。爱玛一生都在追求一个幻影,这个幻影能带给她所认为的真正幸福的生活,宛若子爵驾着黑马车带她这个辛德瑞拉参加华丽的舞会,从此开始了光鲜华丽的上流生活。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