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来梦想

宇宙的未来梦想

读后感:《宇宙的未来梦想》是一本集文学中对太空的向往和科学视野中的宇宙航行为一体的新型科普读物。该书基本按照奇奥尔科夫斯基的宇宙探索步骤:从走出地球襁褓、进入环绕轨道、探索月球、访问周边行星、进入深空探险……,一章一章地展现了人类在各个步骤中的飞天梦想与实践。《宇宙的未来梦想》的特色在于以充满自信的笔调谈论幻想,再以浓墨重彩去描绘幻想导引的技术突破。当剥去技术给人造成的迷雾之后,许多新的幻想又会从人类的伟大成就中逐渐产生。这样,幻想、现实、小说、故事、历史、轶事和科学解释交织在一起,加上著名科幻画家和科技摄影家提供的画片,全书便悠然自得地行走于现实和幻想的宇宙空间。

我非常喜欢这种新的科普读物的撰写方式,欣赏这种能将现实与未来综合思考并表达的书刊出版方式。该书的作者中,有当代著名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王晋康、韩松、凌晨,也有两院院士潘家铮和科学院各所的博士、研究员。有科幻画家也有摄影方面的权威。横跨多领域的作者队伍,构成了作品在多方面的成功。

大约十多年以前,著名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写到,未来正在以无限快的速度向现实趋近。此后,更多后现代主义思想家把这种冲击说成是“未来正在消解现实”。快速趋向现实也好,消解现实也好,反正未来逐渐与当前全方位的融合这一事实没有人反对。在这样的时代趋势影响下,如果科普读物仍然沿着过去的老路发展,死死地纠缠那些“已经知道的”、“确凿的一切”,必定会失去读者的欢迎。这一趋势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象卡尔·萨根、艾萨克·阿西莫夫这样的科普大师宁愿将自己的科普读物和科幻小说相互融合。有一次我看电视,发现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斯蒂芬· 霍金 博士到中国讲演时,随身携带的录像带竟然是美国科幻电视剧《星际旅行》。不但如此,他还将这个录像带放在自己的黑洞讲演课程上。原来,那里面有他客串的角色。我当时就对他这种不务正业的行动所震惊。没想到,他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看来,在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头脑中,幻想与现实已经取消了界限,或者说,他们将今天的幻想当成了明天的现实。

一个对未来没有想象力的民族,必然是会衰落的民族,这样的民族将没有希望。在这个意义上讲,杨利伟的成功飞行和成功返回,将会重新唤起更多对宇宙太空的幻想,而《宇宙的未来梦想》也将为中国人未来更多的宇航实践奠定基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