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听课记录及评价

济南的冬天听课记录及评价

一、课前准备

自读课文。(老师指出同学朗读速度快,指导速度要放慢。)

二、课堂导入

1.谈到冬天,会想到什么?

2.同学们对于济南的了解?(四面荷花三面柳…)

三、教学目标

体会济南冬之美、感受作者对济南的情思。(屏幕展示)

四、整体感知

1.通过课前预习,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师总结:温晴)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达济南冬天的温晴的?

(对比手法,学生回答为比喻,老师进行纠正)师生齐读第一段。

3.作者围绕“温晴”从几方面写了济南的冬天?(师总结:山、水)

五、细品研读

请同学自读2-5自然段,对文章进行赏析批注,小组交流。(建议从修辞、词语、句子等方面进行赏析。)

师示范:第二段“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中,“老城”“晒着”、“暖和安适”等词,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温暖柔和。

生1:第二自然段“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摇篮一词写出了济南的安静。

师:请对比“小摇篮”“小竹篮”,哪个更好?

生1:小摇篮更好,这一词表现了小山对济南的呵护,济南的可爱。

(师指导朗读,“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要读出像唱摇篮曲一样的柔和,把声音放轻。)

生2:第三自然段“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羞”“微微”“点”,表现了小山的羞答答。

师总结:表现了济南冬天雪后小山的娇美。(指导朗读)

生3:第五自然段“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把水和天空比作蓝水晶,“清亮”“澄清”表现了水和天空的清澈。

(师屏幕展示)

师:(第五自然段“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与“没有”作对比。

生4:“不忍得”使水富有生命力,写出了水的柔情。表现出济南的冬天的温晴。

师:(第四自然段“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上卧着点雪”)“卧”换词体会。

生5:(“躺”“趴”等)相比较“卧”更能表现出山的舒适、休闲、惬意。

(指导朗读,范读)

六、深入研读

1.谁赋予了济南冬天山水的情谊,为何感情深厚?

(师屏幕展示老舍自白《吊济南》: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写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和收在《赶集》里的那十几个短篇。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四年虽短,但是一气住下来,于是事与事的联系,人与人的交往,快乐与悲苦的代换,便显明地在这一生里自成一段落,深深地印划在心中;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老舍称济南是他的“第二故乡”,足以见他对济南的深情,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文中表达老舍的情感的词句。

生6:第一自然段“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生7:第四自然段“小水墨画”。

生8:第五自然段“蓝水晶”。

生9:第二自然段“干啥还希望别的呢?”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满足与喜爱。

师:除此之外,对文章赏析还可以抓形容词和语气词。例如文中出现的“小山”“小摇篮”“小雪”“小村庄”“小水墨画”,“小”字通常用于形容惹人怜爱的事物,用在这里表现了作者对待济南冬天山水的感情是亲切亲密的。再如第三自然段“最妙的就是下点小雪呀”、第二自然段“你们放心吧”,语气词更富有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到对济南冬天山水的亲切喜爱之情。

七、听课心得

今天是对王倩老师《济南的冬天》和赵双老师《桃花源记》公开课的听课。作为一节公开课,它与通常的课堂有所区别,它需要展示课堂的完整性,因此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不够深入全面。其次它可能不是老师对自己班级进行授课,而是借班授课,师生之间会存在交流隔阂。在时间紧且没有布置预习任务的情况下,两位老师仍然向我们展示了两节精彩的语文课堂。由此可见两位老师对于文章研读和教学设计的功力之深。我在此写一写对于王倩老师的《济南的冬天》听课心得。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经典的写景散文,在教学中即要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赏析,还要关注学生对于情感的理解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王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温晴”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济南冬天的山水进行赏析。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呈现的结果,更关注引导学生对词句进行赏析,像通过提示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赏析、对句子进行反复朗读、引导追问、资料补充等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情感感悟上,王老师也引导的非常到位。一是通过相关资料的介绍,让同学们对作者情感有直白的了解,也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二是反复朗读文中重点句,指导朗读,在读中感受到老舍先生对于济南冬天的情谊。双管齐下。

在教研室老师对王倩老师老师的评课中说到,是否是一节成功的课堂需要老师解读好文本,并且在教学设计中确定有效目标。除此之外还要明确三个问题。一、确定了怎样的教学内容?为什么要确定这样的教学内容?二、设定了怎样的教学活动?三、达到的效果如何?学生掌握了多少?能够解决好这三个问题,那么这就是一节有价值的语文课。

作为新老师,能够在诸多资深教师经验的传授下成长,真的非常幸运,期待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进行学习与自我反思。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