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卢沟桥烽火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能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

3、能随事件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感受我国军民英勇爱国行为的可敬。

二、教学重点:

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侵略本质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三、教学难点:

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接导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1937年7月7日,对于卢沟桥来说甚至中国都是极不平常的一天,为什么呢?

2学生回忆第一课时所学:因为这天一声炮响,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抗日的序幕。

3那么日军为什么会发动卢沟桥事变呢?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谁来说说?齐读文章的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2—5小节。

(一)师导:好,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不平静的夜晚,去亲眼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二)自由读2—5段。读完告诉老师敌军与我军共进行了几次交锋?分别是那几次?

(三)敌军与我军一共进行了3次交锋,让我们一起看第一次交锋。

1 默读2 3段,要求:找出描写敌军的词语,我军的词语。

敌军: 我军:

全副武装 大声喝问

偷偷摸摸 严词拒绝

气势汹汹 开枪还击

蓄谋已久 众寡悬殊

恼羞成怒 暂时退守

①、让学生分别读描写敌军我军的词语。

②、指导朗读。

(找出描写敌军的词语、我军的词语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敌军侵占卢沟桥的蓄谋已久和我军的严词拒绝作铺垫。)

2、敌军对于侵占卢沟桥是蓄谋已久,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抓重点词语理解敌军的蓄谋已久)

a、“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为什么选这个时间?(人已经睡了,偷袭;黑,不容易被发现。)

b、“全副武装”?(就是拿好了全部的武器装备,该拿的都拿了,说明敌军一有机会就准备打。)

c、“偷偷摸来”?(摸,天黑看不见,是深夜。说明敌军像贼一样不想被发现。做贼心虚。)

(理解“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 “全副武装” “偷偷摸来”是为了说明敌军想要侵占卢沟桥是蓄谋已久。)

d、学习“借口找兵”,理解“蓄谋已久”。

师:敌军的借口是什么?

生:一个日本士兵失踪。

师:找人需要“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全副武装、偷偷摸来”吗?

生:不需要。

师:敌军部队纪律严明可能丢失士兵吗?

e、学习“找兵态度”, 理解“蓄谋已久”。

师:日军找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生:气势汹汹。

师:这个态度说明了什么?

生:日军想要进入城内,你开要进,不开也要进。

师:敌军找人的态度也说明了—(生说)蓄谋已久。

f、学习“搜查”,理解“蓄谋已久”。

师:“气势汹汹”的日军要到宛平城内“搜查”是真的“搜查”吗?

生:不是。

师:深夜敌军带好武器无理搜查想干什么?(让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

(刺探军情,了解卢沟桥守军虚实,了解卢沟桥守军的装备等)

师:“搜查”需要“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全副武装、偷偷摸来”吗?

生:不需要。

师:这也说明了敌军是—(生说)蓄谋已久。

g联系后文的恼羞成怒,首先开火,密集的机关枪子弹也可以看出日军是有备而来,蓄谋已久。

3、过渡:面对气势汹汹敌军的蛮横无理,我军是如何呢?学生再次读词。

从这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4 守军有没有弃桥逃走?(没有)为什么说是暂时退守?

生:⑴众寡悬殊,伤亡较大。

⑵利用卢沟桥有利地形,保持实力是为了把伸出去的拳头再握紧,更

有力的还击,打击日本侵略者。

5、学习四—五小节,第二三次交锋,体会日寇的疯狂,我军的英勇与足智多谋。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①、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 “﹍”划出写我军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②、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③、交流:

要点:(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像,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 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4)我军的英勇、足智多谋,团结一致:

“早有防备……”,“英勇的中国驻军……”,“当天晚上……”---体会“悄悄、进发”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我们的援军……”

体会朗读。

(5)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两面夹击

⑹、听歌《大刀进行曲》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分角色读四五段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三、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

2、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呢?引: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3、你能用一些词语来描述刚才你读中的感悟?出示,面对侵略者,面对共产党的大声疾呼,中国军民 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4、齐读上述词语,引发卢沟桥事变的意义:

(1)师引: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从此,…………。

(2) “序幕”是什么意思?

(3) 你怎样理解这个“全面?”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4)总结:抗战之火,由卢沟桥的烽火点燃,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见证了这段历史。在同是中国人,同样爱祖国这根红线的连接下,抗战之火很快燃遍祖国各地。经历了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军民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

四、升华认识:

同学们,由卢沟桥的烽火,由日寇的蛮横,不可一世,你有什么想说的?

五、布置作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