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撰这个词的来历

杜撰这个词的来历

杜撰”这一词起源于唐五代,与杜光庭有关。杜光庭(850—933年),字圣宾,号东瀛子,浙江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天台山入道。杜光庭精通儒、道典籍,在四川做道士时,出于维护道教的目的,编撰神话故事阐扬道教,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墉城集仙记》等;对道教仪则、应验方面的著录有《道德真经广圣义》、《道门科范大全集》、《广成集》等。《道藏》收录其著作27种,200余卷,其中有很多是神仙怪异的内容,属于胡编乱造。由于是杜光庭所编撰,因此后世对于没有事实根据而胡凑的著作,叫做“杜撰”。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杜撰》:“ 杜默 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然仆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

《朱子语类》卷六六:“道理人却说得去,法度却杜撰不得。”

《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这个词……有个一定不移之格。作词者,按格填入,务要字与音协,一些杜撰不得。” 清赵翼《题百体寿字》诗:“就中亦有杜撰笔,世无可证聊相期。”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得了,你别闭门造车来杜撰故事吧!”按,此词之源,另有三说:一说为 汉田何(号 杜田生 )故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