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二次备课

忆读书二次备课

一.导入:请你说出有关读书学习的名句,并说说你的体会。

  …… ……

  二.教师范读、同学边听边散读课文,整体感知,考虑:作者向我们叙述了怎样一件事?

  同学简要概述课文内容:文章回忆了作者从小到老喜爱读书、喜欢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并且告诫后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同学诵读2——11段,也可以师生共读,研讨如何读出情感),理解课文:

  (同学默读课文,并圈划文中给自身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交流时说出为什么有深刻印象?)

  1.如何体会“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动作、神态描写,表示出“我”对《三国演义》这本书的恋恋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揣测人物心理:假如作者不听母亲的催促,含泪上床,会如何用语言打动母亲,同意作者再看一会儿《三国演义》?)

  2.如何理解“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书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了”?

  对自身所崇敬的英雄人物之死而悲伤,表示“我”对阅读英雄人物书籍的极大热情。

  (设想一下,我哭的内容。)

  3.文中语句“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为什么?

  叙述“我”对外国小说的阅读兴趣,迫切了解外国的人情世故。

  4.提出突破口,如何理解“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和自身的阅读兴趣想吻合;被书中的人物、故事内容、情节所感动;对自身的作文有益;人物刻画传神;能认识历史和异国风情。作者从读书中获得了最大的受益,最大的快乐。

  四.接力朗读文本,感悟文本,适时交叉口语交际设计(阅读12——15段):

  1.作者晚年的阅读,自认为“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呢?

  从文中“精彩的《西游记》”与“烦琐的《封神榜》”;“栩栩如生的《水浒传》”与“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词句中理解。揣测出作者挑选书的规范是:

  (1)情节精彩 (2)人物生动 (3)语言质朴 (4)感情真挚

  2.作者认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请你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联系这句话,请你谈一谈,你认为该如何读书?

  读书好:倡议大家读书,读书有益。

  多读书:在读书的数量上给予建议,多读多收益。

  读好书:在读书的选择上给予指导,选好书,收益无穷。

  总之,读书是好的,但读的不多,或者读书没有选择,都不是真正的读书。

  (第个问题略)

  五.配乐朗读文本,质疑文本:

  第14——15段旨在指导少年儿童读书,不属于作者回忆读书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因为这是作者写给少年儿童指导读书的话语,是作者一生读书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读书思想的结晶。

  六.安排回家作业:

  1.造句:一知半解——

  堆 砌——

  2.请你告诉我们:你读的第一本有趣的书是什么书?你最喜欢的书是那一本?你最受益的一本书是那一本?为什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