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6的赏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6的赏析

文章赏析: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5.6的赏析:先来到各拉丹冬,欣赏到了外观景象;然后写了在冰塔林的砾石堆上四面观赏各拉丹冬的整体美景;接着来到冰塔林,描写了冰山和冰塔林整体结构和冰塔林内部的奇美景象。

文章简介: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展现了大自然伟大的神奇,表达了作者观瞻如此壮景由衷涌出的豪情。作者观察细致,尤其是对冰塔林的描绘,运用比喻等修辞,再渗入自己的情感,让人如临其境。

文章主旨:

通过描写作者自己跟随电影摄制组到各拉丹冬并见证冰塔林奇观,表现了冰塔林的无穷魅力,歌颂了探险者的献身精神,表达了对大自然伟力的赞叹和对各拉丹冬的热爱、赞美与崇敬之情。

段落结构: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括介绍各拉丹冬的地貌和气候特征。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作者陪摄制组去考察各拉丹冬,主要描绘了奇异壮美的冰塔林,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三部分(第12~15自然段):写作者再次去冰塔林所见,揭示这里是长江的源头。

作者简介:

马丽华,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原籍江苏省邳州。一级作家、编审,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报告文学《青藏苍茫——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五十年》,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及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1997年,作家出版社将《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合集出版, 命名为《走过西藏》。曾于1992年、2001年两次获得西藏珠穆朗玛文艺奖,1994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

写作特色:

1.善于运用铺垫的写作手法,使文章叙事灵活多样。文章多处运用铺垫的写作手法,使文章结构严谨。 如文章开头最后两句话介绍近些年来掀起的长江考察热,短短几年,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为下文描写各拉丹东生存环境的恶劣做铺垫。

2.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文章多处运用到比喻、拟人等的修辞手法。如第一段中“的确,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 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黛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

3.善于运用巧妙准确的词语,使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富有表现力。如第 5 段中“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 ”中的“蠕动”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巨大的冰谷中行走的情形。

阅读理解题:

1、从它们的尖顶上,一滴又一滴的融水悄然而下落,没有声响,没有炫耀,都汇成一条冰河,带着咆哮,带着力量,开始了万里之行。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长江的源头具有哪两种特点?

答案:从这句话中感受到长江的源头具有(默默奉献)和(气势磅礴)的特点。

2、读了上面这句话,使我们联想到《长江之歌》中哪句诗?

答案: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