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变读后感

瞬变读后感

瞬变读后感第一次看《瞬变》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颠覆了我以往的想法。《瞬变》不去刨根问底地追究为什么,只是在讲述怎么做才更有效。是啊,很多时候我们一定要问个“为什么?”,可是知道了又能怎么样呢?问题依然是问题。

希思兄弟在书中阐述了关于改变的三个事实:看似顽固抗拒,实则方向不明;看似懒于改变,实则精疲力竭;看似人的问题,实则情境问题。然后又基于这三个事实给出了解决方案:指明方向,保存精力,营造有利于改变的环境。

在书中提到了一个爆米花实验。在一次午后电影开始之前工作人员给每位观众发放了一桶爆米花,只是一部分观众拿到的是中桶爆米花,而另一部分观众拿到的大桶爆米花。不管是哪种爆米花分量都很足,任何一个观众都不可能把自己的那一桶爆米花吃完。

工作人员分别在电影开始前和电影结束后偷偷称了每桶爆米花的重量,从而精确地掌握了每位观众吃掉了多少爆米花。实验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拿到大桶的观众比拿到中桶的观众多吃了53%。

没有人对拿到大桶爆米花的观众说一定要多吃点,然而事实就是如此,实验的结果跟平时的饭量没关系,拿到大通的吃的就多。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看似是人的问题,而实际上是情境的问题。

其实,情境的问题在现实中会经常遇到。很多公司都有过素质拓展的活动,在拓展的时候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内部沟通顺畅,也非常地团结。结束之后,公司领导也觉得拓展非常成功,以后的工作一定会非常顺畅。然而,一回到真实的工作当中就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好像压根就没拓展过一样。然后得出一个结论:培训做的非常好,工作还做不好,那是态度问题。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拓展与现实工作的环境是完全不一样的。拓展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利益纷争的,一切都是模拟的,而且做的对与错,说的对与错都没有关系,整个环境都是利于沟通与团结的。但现实是什么样的呢?利益冲突、说话的风险、沟通的制度障碍都是存在的又怎么能实现沟通呢?

那该怎么办呢?营造一个利于沟通的环境,一切问题也就都解决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