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作品分析2000字

小王子作品分析2000字

小王子》中的主旨探讨:

1、以儿童的视角寻找生命的“本真”

在《小王子》中,作者将儿童敏锐的直觉加以放大,通过小王子对世界的不断认知以达到探寻生命“本真”意义的目的。

“作者给予小王子成人的智慧和儿童的纯真,以儿童的身份和视角,出入成人世界,来讲述儿童成长过程中被忘却的曾经遗失的美好”,以达到“诉求现代人的失落的精神家园”的目的。

小王子孩童般的无邪视角穿透浅易的生活表象,直达生命内里,深入发掘源自灵魂深处的、最淳朴的生命之真。

2、在对爱与责任的认知中凸显交往的真谛:

《小王子》在表现人类精神家园的可贵的同时,还凸显了交往的真谛,即对爱与责任的感悟。

作者通过小王子“对爱与责任不断的领悟升华,表达了对人生本真的坚守、对温情的向往乃至对完美人生价值孜孜不倦追求的终极理想 ”。

建立这种关系的本质在于你付出了真心和情感,在享受“驯养”关系带来的美妙感觉的同时,产生了一种牵系彼此心灵的责任感。

对于小王子来说,玫瑰花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为她付出了时间和心血,并倾注了最真挚的感情,使她在自己心里生根发芽。

狐狸使小王子懂得了交往的真谛:爱一个人,就要对他负有责任。这是“驯养”关系的切实保障,也是人与人交往的本质所在。

3、对成人世界的价值观的抨击:

成人的精神世界“尽是‘清规戒律 ’,尽是现代文明污染的痕迹,大人们屈从于外部世界的压力和金钱的诱惑,有的甚至是唯利是图,丧失了真情”。

小王子在旅行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成为他认知成人世界本质的感性资本。充分的经验积累,使他在看待成人错误的价值观时具有一种超出常人的、尖锐的洞悉力。

小王子在旅程中首先遇到的是分住在不同星球上,性格、思想、人生观截然不同的六个人:

膜拜权力的国王; 爱慕虚荣的绅士; 为了忘记饮酒带来的羞愧而不断酗酒的酒鬼; 盲目追求着对他来说毫无意义的账目和数字的商人。

墨守成规、一成不变的灯夫和只靠间接材料来认知大海、江河、城市、山脉和沙漠的地理学家,这六个人代表了人类的不同方面,他们是我们生活中数见不鲜的典型形象。

小王子在旅行中透过成人的生活百态直面其精神内旨: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里,现代文明浸染了成人本来纯净的“本真”世界,使他们深陷权利、欲望、贪婪、漠然的功利世界。他们忘记了“所有大人都经历过的童年”,甚至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孩子。

他们对人和世界认知不再出于心灵的、情感的需要,而是以功利、物欲以及固有的模式来衡量事物的价值。

《小王子》这部童话情节别致而曲折,行文富于诗情和哲理,它采用倒叙的手法,语言明白晓畅,可读性很强。由于作者以情爱贯穿全篇,所以法国评论界认为它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童话,是作者对友情的眷念。

作品通过这个小王子的经历,阐述了对社会上不同类型的大人的看法,并对这些看法提出批评,进而提出了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其中,作者特别借小王子之口赞颂了情谊和友爱,希望人们要发展友情,相互热爱。在作者看来,爱就要像小王子住的星球上的火山一样炽热,友情就要像小王子那样兢兢业业为玫瑰花铲除恶草一样真诚。

小王子属于儿童世界,没有任何约束和桎梏,他使用不受社会法典限制的“非大人”的语言通行无阻。小王子虽然接受了“大人们世界”语言系统中的能指符号,但却随意借助这些能指符号,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即表达他赋予了新的含义的所指。另外,儿童世界中有自己的是非标准,独特的评价体系。儿童们以此去判断客观事物,从而有别于世人和那些凡夫俗子。“蟒蛇吞吃大象”不等于“帽子”的例子即是最好的说明。关于飞行员儿时所绘“蟒蛇吞吃大象”的图画,大人们都把它当作“帽子”,这个在童话一开始时由飞行员讲述的故事在“大人们”看来滑稽可笑,但它却成了童年时代的作者测验大人们是否有“正确理解能力”的一个试题。

其实,故事的逻辑是按儿童世界的“非大人”语言演变和发展的。大人们参照约定俗成的法则,不可能理解儿童世界独特的能指含义。只有童心未泯或恢复了童心的大人们,才能与小王子相互理解,进行交流,沟通思想。飞行员在找回了失去的童心,用心灵去观察一切之后,才真正与小王子建立了联系(当然,其间已经经过了“驯化”阶段)。他肩负着“责任感”,进而发出了“爱是一种责任”的呼吁。让人类“多一份爱心”,少一份仇恨和残杀,便是圣·埃克苏佩利撰写“小王子”这部传世之作的主旨。同时,作者在这部战争中完成的作品里,通过对“人类之爱”的呼吁,不点名地谴责了法西斯的罪恶行径。“沙漠”则是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净土,是脱离尘世污染的人间天堂的象征。这种环境最适合人们进行反思和遐想,从而完成现实与想象的交融和转换。飞行员与小王子二者都认同的生活氛围包括:天空、星星、寂静、黑夜。而“沙漠”恰似天空,无比辽阔,远离尘世,是布道和听道的最佳场所和圣地。谎言的诱惑、金钱的毒害、惟利是图的价值观在这里没有立锥之地。那么,造成现代社会中灾难重重、生灵涂炭以及形形色色畸形人物肆虐于世的根源何在?回答很简单:其根源就在于现代文明毁坏了人们纯洁的心灵,使人们欲壑难填,使人们相互疏远,忘却了友爱、团结和真诚。

在小王子半途而废的神奇旅行之中,在回归沙漠后,飞行员———一个尚未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的大人,终于发现了本质的东西及其所蕴含着的更深层的象征意义。沙漠中时而出现的幻影象征着没有冲突、没有战争、没有矛盾、到处充满着友谊和人类之爱的美好世界和未来。但能否将幻影变成现实,对作者来说,就仍是一个大写的未知数。但作者始终认为,沙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

“小王子之死”象征着纯朴的心灵与圣洁的沙漠之融合,象征着从错综复杂、荒诞无稽的人际关系中的超然解脱,象征着一个新的生命走向美好未来的开始。同时,“小王子之死”也是地球上成千上万个像“莫扎特一样的天才”受到充满铜臭味的“现代文明”的摧残而夭折的象征。最初,小王子受到外部世界的诱惑,开始了寻求真理的神奇旅行。历经各种考验之后,他发现,到处是荒唐与龌龊,到处是黑暗和被扭曲了的心灵。为此,他灰心丧气,在哀婉而留恋、安详而静谧的氛围中离开了人世。对于他,停留在地球上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人类世界美的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受到摧残;真情与友谊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破坏;纯洁与高尚无时无刻不在遭到玷污。小王子之死,意味着他对横遭污染、满目疮痍的人类社会的断然拒绝。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