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赤壁赋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一.文学常识:

①走进作者:苏轼(1037~1101),字( ),号( ),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共为( )。

②背景介绍:乌台诗案,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扶丧归家。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③文体简介:赋,古代文体之一种,它产生在战国末期而盛行于两汉。赋在汉代主要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辟的词汇,宏篇巨制,繁缛富丽,叫大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篇幅较小的小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稳、字句整饬,叫骈赋。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不但严格要求对偶句式,而且限制用韵,规定平仄要配合、音调要谐和,叫律赋。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破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赤壁赋》就是苏轼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来构成的带有韵脚却又饱含着浓厚的诗意的文赋。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壬戌( ) 2、桂棹( ) 3、余音袅袅( )

4、幽壑( ) 5、嫠妇( ) 6、愀然( )

7、山川相缪( ) 8、舳舻千里( ) 9、旌旗( )

10、酾酒( ) 11、横槊( ) 12、渔樵( )

13、扁舟( ) 14、匏樽( ) 15、蜉蝣( ) 16、无尽藏( ) 17、狼籍( ) 18、枕藉( )

三.重要字词解释:

1. 通假字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 含义 )(2)山川相繆(通 含义 )

(3)举酒属客 ( 通 含义 )(4)举匏尊以相属(通 含义 )

2.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2)白露横江 古义: 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3. 一词多义

(1)东 a顺流而东( ) b东望武昌( )

(2)望 a七月既望( ) b望美人兮天一方( )

4. 词类活用

(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下江陵( )

(3)顺流而东也( ) (4)舞幽壑之潜蛟( )

(5)泣孤舟之嫠妇( )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7)侣鱼虾而友麋鹿( )

5、倒装句

(1)何为其然也? (2)而今安在哉?

(3)而又何羡乎?

规律:

知识拓展:

选出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沛公安在? (2)大王来何操?

(3)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四【感知咀嚼 探究品味】

(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方法提示 搭建桥梁:

苏轼一生坎坷,他被贬到 惠州,也就是今天的广东 一带,有这么一段文字记录了他与酒相伴的日子:“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然喜人饮酒,见客举杯徐引,则予胸中为之浩浩焉,落落焉,酣适之味乃过于客。闲居未尝一日无客, 客至则未尝不置酒,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一一苏轼《书〈东泉子 传〉后》

思考:这段文字写出了苏轼和酒怎样的关系? 找出里面的关键字词,总结阅读文章,提炼信息的主要方法。

揭示苏轼和酒关系的关键词句:

阅读文章,提炼信息的主要方法是:

(3)文中五处写酒的句子,品味其蕴含的景情理,分析作者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五处写酒的句子: 举酒属客,饮酒乐甚,酾酒临江,举匏樽以相属,洗盏更酌

①第一自然段中的“举酒属客”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从哪里看出来?用了何种手法表达这种情感?

②a第二自然段中的“饮酒乐甚”一句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种情感发生变化了吗?找出相关句子认真品读,探究原因。

b清人李扶九认为歌词之中惟“美人”二字才是苏轼的真意所在?你认为呢?

品味“美人”的内涵。

③第三自然段中的“酾酒临江,举匏樽以相属”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原因是什么?写曹操用意何在?

(4)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阅读 比较鉴赏:

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文,分析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业:阅读推荐《东坡突围》《后赤壁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