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开始学做教育读后感

40岁开始学做教育读后感

第一次读书这么认真,舍不得读,生怕读完,读完了又读了第二遍,第三遍。就像万玮老师说的,我们读的不是书,而是故事,是思想,是人。通过阅读,在某一时刻有醍醐灌顶的感觉,那是跨越时空与作者实现了连接。

40岁,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年龄,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40岁的人们已经步入中年,各方面稳定成熟,经历了人世间风雨的洗礼,40岁的教师显得从容淡定。40岁的教师至少从教十余载,对于教育教学已经有了独特的认知,甚至形成了模式风格。40岁的教师见过形形色色的学生,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给了这些学生,收获了学生的信任与尊敬,多少会有一点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40岁的教师也一定会产生过高原现象,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出现职业倦怠。如何面对这个年龄,如何更好地融入教育,万玮老师给我们透露了一些玄机。

一、认识自己

人如果认不清自己,就容易和自己过不去,也容易与他人过不去,不该较量的时候却显示出好胜心,不该自卑的时候却抬不起头来,弄得自己既疲惫又沮丧。人其实难得认识自己,有的人可能到死都因为没有认识自己而活不明白,这其实是极其悲哀的事。

人其实最关键的就是自己跟自己和解,既欣赏他人也要悦纳自己。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现别人的长处和美好。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人,既不是超凡的智者,也不是贤德的圣人,所以在拼搏奋斗的时候就应在信心满怀、壮怀激烈的时候保持一颗平常心,这样既可让自己不至于随波逐流,也可以避免自取其辱。

一个教师要想享受好教育人生,体会到自身价值,要做到:认清自己、接纳自己、做出自己。认清自己是做出自己的前提,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情绪和情感、智力和能力、长处和短板,从而达到脚踏实地、步步为营的状态,接纳自己就要接纳自身的局限,接纳周边的环境、接纳生活的挫折,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好高骛远、怨天尤人。

二、做好连接

听课也好,读书也好,其关键在于那些听到的,看到的内容是否和我们的大脑产生了联结,只有给我们的大脑产生连接,他们才会生出意义。

比如上课,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这样才能与上课的老师产生联结,收获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我们并不比孩子更有知识,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联结,点亮心灯。我们也不可能教给别人其本身没有的东西,那点能被教会的东西早已在他脑中存在,学会的那一刻,只是它被点亮了而已。

与一个学生建立连接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持续关注、欣赏、鼓励与支持。没有人会抗拒这种力量,士为知己者死,所有的人都有报答知遇之恩的冲动。

三.谁是我们的敌人

教育不仅仅是外在的校园环境、办学条件,而更重要的是要走进学生心灵,让学校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

爱因斯坦说过,所谓教育就是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后剩下的东西。学生能够剩下什么呢?可能那些学过的知识早已经忘掉,但探索的乐趣、难忘的活动、幸福的感觉一定会难以忘怀。

教师的发展主要有安逸、经验和优秀的三大敌人。

这三点也体现了一个教师超越自我的精神,教师要想不断实现专业成长,获得专业尊严必须要打破安逸、经验和优秀这三个敌人。

安逸让教师养尊处优,没有发展动力,越来越安逸的生活会消磨教师的斗志。

经验会让自我迷失,让思考无力,让成长套上枷锁。有时教师必须学会跳出经验来看自己,要有小学生的学习心态,当变革来临时,经验反而成了桎梏,越是经验丰富的老师,越难摆脱经验的束缚。

优秀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优秀的一面,也都有短板,所以教师需要时常保持警醒,告诫自己离优秀还远着呢。优秀是发展的大敌,对于追求卓越的人来说,首先要打碎的就是原有的优秀光环,才能成就更新的自已。教师成长需要警惕这三大敌人,学校发展也是如此。

四.做优秀的家长

做好的家长要做到两件事:

一是自己要活的精彩,要成为孩子的表率,要求孩子具备哪些品质,自己先要展示出来。

二是跟孩子建立联结。

两点同样重要,缺一不可。那些失败的家长常常只做到了其中一点,有一些家长很重视联结,一心扑到孩子身上,可是自己却做的很糟糕,自己没有事业,对生活没有追求,对人生的意义没有思考,无法得到孩子的尊重与认同。孩子因此逆反一一你自己做不到却要求我去做,我为什么要去做?

还有一些家长自身的事业很出色,对人生的意义与生活的本质认识也很有高度,可是跟孩子之间的联结不够,或者根本就没有联结。孩子的心门对他们是关闭的,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