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著作《孤愤》

韩非的著作《孤愤》

《孤愤》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所著的书篇名。《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做《孤愤》。"司马贞索隐:"孤愤,愤孤直不容于时也。"后以"孤愤"谓因孤高嫉俗而产生的愤慨之情。孤愤,顾名思义就是孤独与愤慨。在这篇文章中,韩非子怀着孤独之感,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的愤慨之情,反映了当时严重的政治现实与法术之士的艰难处境。

赏析:首先,“孤愤”指出:由于“智术能法之十”“远见而明察”、“强毅而劲直”,他们将“烛重人之阴情”,“矫重人之奸行”,所以他们与“当涂之人”一定是“不可两存之仇”。

其次,“孤愤”指出:“当涂之人擅事要”,因而“外内为之用”,把君主给蒙蔽了;再加上他们善于迎合君主,“即主心,同乎好恶”,所以他们受到了君主的信任和重用。而法术之士,不但没有“信爱之亲,习故之泽”而“处势卑贱,无党孤特”,而且还要“以法术之言矫人主阿辟之心”,因此法术之士一定斗不过“当涂之人”,结果“不僇于吏诛,必死于私剑”。

再次,“孤愤”指出:至于那些“奸邪之臣”,由于“朋党比周以弊主,言曲以便私”,因而获得了大家的赏识和重用,“不显于官爵”,就“重于外权”,其结果是:使得“主上愈卑,私门益尊”,所以君主也就不能不危亡了。

最后,“孤愤”指出:人臣的“大罪”归咎于君主的“大失”,这是因为君主使用“大臣太重”、对“左右太信”的结果,并进一步就君臣之间的利害关系着手提醒君主:“臣主之利相与异者也”。所以,君主不可不防臣下“谲主便私”,以避免“主失势而臣得国”的结局。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