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未来10分钟教案

宇宙的未来10分钟教案

(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

同学们,15日,“神八”与“天宫一号”第二次顺利对接,揭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的新纪元!探索宇宙,对我们中国人来说已不是遥不可攀的事了。今天,我们跟随当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一起走进茫茫宇宙来一次思想上的遨游与探索吧!

《宇宙的未来》 史蒂芬·霍金 (板书课题)

(二)、走近作者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注释①,抓信息点。教师补充。

在当今世界自然科学领域,能够和爱因斯坦比肩的人物恐怕应当首推史蒂芬•霍金了。这不仅是因为他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更是因为他在人生、事业上的坚强的意志与品质。

他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和宇宙学1977年,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共同获得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他担任着剑桥大学最尊高的教授职务——卢卡逊数学教授。他因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一张轮椅长达30年之久,但他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级巨人。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虽然无助地坐在轮椅上,用仅能活动的三个手指敲击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但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在广袤的时空,探索着宇宙之谜。他最著名的著作是《时间简史》。(课件展示)

(三)、简介课文

请同学们翻阅课文。

文章有6页的文字,篇幅长。而且文章涉及到许多陌生的内容。尤其是其中一些宇宙学的术语,像“混沌”、“非常大的尺度”、“微波背景辐射”、“黑洞”、“奇性”、“奇点”等,让人费解、难解。但学习没有退路,我们只能知难而上。因此,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也只能从语文的角度来读,抓关键句关键词,提炼信息,初步了解一些宇宙方面的知识,掌握作者的一些基本观点,,体会演讲的艺术,感受作者在科学上的探索精神。

请同学们为《宇宙的未来》的自然段标上序号。找出作者对演讲内容进行总结的段落。

讨论明确:

共有26段。

第26段是作者对前面演讲内容的总结。我们就把这段作为读这篇课文的切入点。(四)、研读第26段

1、第26段有几句话?说了几层意思?

讨论明确:

有10句话,说了五层意思:

第一层是①②③④句:由于定律的混沌性,很难预言遥远的未来;

第二层是⑤⑥句: 由于宇宙大尺度的行为简单,可以预言它是膨胀还是坍缩;

第三层是⑦句: 宇宙是膨胀还是坍缩,取决于它的现有密度;

第四层是⑧⑨: 宇宙实际上处在刀锋上;

第五层是⑩句: 我继承传统,两方下赌注。

由此看来,全文大致可分为六个部分:(要求同学们在课文上标出来)

第一部分(1-6):

第二部分(7-13):

第三部分(14-16):

第四部分(17-21):

第五部分(22-25):

第六部分(26):

2、看了第26段,作者认为“宇宙的未来”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概括。

讨论明确:

扣关键词概括归纳。

宇宙的未来有两种可能:或膨胀或坍缩。 ( 板书“膨胀”、“坍缩” )

3、“宇宙的未来”是膨胀还是坍缩由什么决定的呢?用语段中的话回答。

讨论明确:

第7句话:“这要按照宇宙的现有密度而定。”

4、全文讨论宇宙密度的内容在演讲的哪些段落呢?

教师明确:

在文章的14-25段,即第三部分、第四部分、第五部分。下面我们就来研读这三个部分。

(五)、研读第三至第五部分

下面我们把班上同学分为三组来研读这三个部分的内容。

每组在研读时要思考两个问题: (课件展示)

①、每一部分中有哪些关键句或关键词,在文中找出来、划出来。

②、根据关键句或关键词概括出每一部分的主要观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