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的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蝴蝶的家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研究背景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可见不提出疑问,便不能提升,无法见得真理。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白,“疑”是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和认真的思考上的,绝不是无端的猜测和怀疑。语文教材为孩子学会质疑,解决疑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但如果只是学习教材,学生的收获和习得都是有限的。此时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打开丰富的资料,协助学生读书悟理,帮助学生开启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也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蝴蝶的家》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燕志俊。本文的阅读提示如下: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解决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本文是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作者构思独特,以问题与线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具有的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

读罢全文,读者感受到,作者与孩子一样,拥有着一颗纯真、善良、美好的童心,正是这童心,使他更多地关注弱小的生灵,关心无助的生命。文章最后以苦寻而无结果作结,给人留下了无尽遐想的空间。

本单元已经学过三篇课文,分别是《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三篇文章的阅读要求呈递进趋势,分别是:学会提出问题;学会从不同方面提出问题;学会提出问题并筛选。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提出问题”有了一定训练,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教学重难点在于: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