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名单人物出场

辛德勒名单人物出场

《辛德勒的名单》对于主要人物奥斯卡·辛德勒的出场是用两场戏完成的。第一场戏的地点是辛德勒的家,在这一场戏中人物辛德勒还没有完全出场,斯皮尔伯格导演用了10个镜头来表现人物在参加一场对他而言至关重要的宴会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这10个镜头主要以特写和近景为主,因为这两种景别是最具有悬念的景别,而且呈现给观众的信息单一、明确。观众看不到辛德勒的脸,但是一定对他有颇多疑惑。每一场戏导演要做到的三个任务一定是营造气势、叙述事件、塑造人物。在这一场戏中,导演三个任务都完成得非常好。因为影片是黑白电影,光与影构成的整体色调是偏暗的,而且大都采用局部光,所以细节就表现得异常清楚。从辛德勒为自己倒一杯红酒,然后选领带、搭配西装,选袖扣,穿西装,找钱,最后戴上最能表明立场的纳粹胸扣,导演选取了最有代表性的一系列动作,衬托出这个男人的优雅与格调。这场戏的最后一个镜头是辛德勒为自己戴上纳粹的胸扣,这也是一个连接这场戏与下一场戏的拐点镜头。因为按照惯例,最后压轴出场的都是最重要的。最后的胸扣是身份的象征,郑重戴好胸扣之后,就代表人物要去赴约了。

当然,到了第二场戏,就是餐厅的戏时,辛德勒才作为主要人物正式出场。观众终于看清了这是一个英俊的、有着一双鹰眼的男人。从镜头一开始就躲在辛德勒的背后时就好像有一种预示,这场戏的主要视点是人物辛德勒的主观视点。他与观众一起作为一个第一次来的陌生人审视着这片繁华的欢乐场,与观众不同的是,他是带着明确的目的性的,他敏锐而准确的找寻着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将之综合,找准时机推销自己。这场戏导演的三个任务:造势、叙事、写人,都做得很好。但是导演的主要任务还是为辛德勒制造一个与众不同的出场。事实证明,这场戏,将辛德勒独特的魅力书写到了极致,这是一个人见人爱的男人,观众都会不自觉的被他吸引。这场戏的拍摄手法主要是以运动镜头为主,多数的运动镜头都是以辛德勒的视点发出的,几乎每一次镜头的聚焦都是辛德勒的一次探寻。

这场长达七分钟的戏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从辛德勒进入餐厅开始,他命人去给军官送酒,在军官对他产生兴趣时,不忘讨好军官的女伴。这一做法既不失身份又显得礼貌而有教养。拐点镜头是相机咔嚓一声拍下他与带女伴的军官亲切交谈的画面。到这里为止,辛德勒成功攻下了第一个壁垒。第二个部分可以说是一个过渡部分,舞女跳舞,军官们贪婪的表情,调戏的话语,一切都被辛德勒尽收眼底,有欲望的人就一定有软肋。这场戏的拐点镜头是也是闪光灯咔嚓一下,镜头下摇到餐桌上的台灯的近景。第三个部分是本场戏的重头了,因为辛德勒认识了第一个军官,他才能够与其他军官在一起吃饭,在餐桌上,他向侍者询问各种高档红酒,也让其他军官对他刮目相看。最后他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所有人的注目,达到这一步之后,最后压轴出场的军官也就不攻自破了。

其实有注意到,在这一场戏里,相机闪光灯的咔嚓一声出现了很多次,这不仅是作为一种无痕迹转场的方式,也是辛德勒与德军军官们从互不相识到熟识的记录与象征。用相机来表示他们之间关系的递进也是一种很好的可以借鉴的方式,省去了一些繁杂的事件叙述,简单直接明了。

总结这两场戏为人物辛德勒所做的人物出场设计:动作是表现人物性格最好的工具,第一场戏里,辛德勒有条不紊的先给自己倒杯红酒,再装扮自己,说明他认真细致,不至于有太多钱,但一定不会穷,而且上流社会应该注意什么,该懂的他都懂,说明他玲珑剔透,见多识广。到了第二场戏,他的核心目的突显出来了:结交军官,利用他们手中的廉价劳动力。尽可能的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典型的商人头脑。有了这一目的,他就施展各种手段去实现它,最终的结果当然是非常成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