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常考默写句子

琵琶行并序常考默写句子

《琵琶行·并序》常考默写句子:

1、《琵琶行》中“月”这一意象贯穿始终,对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请写出诗中写到“月”的5个句子:()

2、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

3、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4、运用拟声词写音乐由粗重急骤转向轻微委婉,而最终浊重和清脆兼而有之的诗句是:()写音乐由婉转流畅变得阻塞压抑直至清冷凝滞的相关诗句是:()

5、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6、在第二次音乐描写中表现琵琶女与诗人情感交流的诗句是:()描写音乐间歇时诗人感受的诗句是:()

7、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

8、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9、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10、描写琵琶女委身贾人、独守空船、夜深梦醒啼泪的诗句是:()

11、表现诗人听取琵琶女演奏的音乐及其身世遭遇之后的感受的诗句是:()

12、描写诗人被贬之后居住环境的诗句是:()写诗人被贬之后终日听杜鹃哀鸣,只能取酒独倾的诗句是:()

13、在了解琵琶女身世以及感怀自己的身世之后,诗人请琵琶女再次演奏的诗句是:()而琵琶女面对诗人的邀请:()

1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诗人的表现是:()

15、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

16、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琵琶行》中的一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7、“(),()。”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18、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

答案:

1、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

秋月春风等闲度。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5、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6、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8、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9、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10、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11、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2、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13、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1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1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8、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