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的读后感

关于科学的读后感

“什么是科学”,关于这个问题在遇到此书之前我是从来没有思考过的。而在读完此书后,仍难以对“科学”一词有很深刻的理解——科学之所以为科学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字典中对科学的基本解释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我们平时所讲的科学似乎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多一些,而有关思维的客观规律的确是门抽象的学问。书中通过历史分析对现代科学进行溯源,提出现代科学产生的两大条件,并对“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科学”这个问题作出了有趣的分析。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科学”的定义,所以说中国古代有发达的技术,但没有数理实验意义上的科学,很遗憾我们的文化里缺乏了科学成长的土壤,缺乏一种对纯粹理性学问的追求,古代的学问或多或少都是为封建统治制度服务的。吴国盛老师讲到:这不是偶然的错失,而是存在的命运。

如何回答“什么是科学”这个问题也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颠覆了一些对历史的看法。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技术,现代社会也有更多新的高超的技术,我们似乎将“科技”一词误解为科学和技术是同一的。常言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那么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真正关系是什么呢,我认为科学是技术的充分必要条件,科学的产生会促进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更新发展,而反过来,技术的成熟与发达却并不一定能催生科学。科学其实是带有主观色彩的意识形态,技术是将科学应用于生活实际所借助的工具手段,也就是说一种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