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云雀郭沫若

致云雀郭沫若

《致云雀》在我国也有许多出色的译本,如江枫先生的译本、查良铮先生的译本及郭沫若先生的译本。

《致云雀》是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表达了对云雀的赞美之情,并描画了自己的理想自我形象。在《致云雀》中,雪莱把云雀喻为诗人,喻为深闺中的少女,喻为萤火虫,使其更加生动,将云雀的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与此同时,诗人也将自己的人格赋予到了云雀的身上,使其将自己与自然的特性相融合,表达自己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原文顺畅灵动,富有音乐韵律之美,层次分明,突出了诗人雪莱的个人特色。

《致云雀》全诗共计21节,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1~2节),总描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称赞云雀是“欢乐的精灵”。第二层(3~7节),具体描写云雀高飞、欢唱的特点。清晨,云雀沐浴着明光飞行,虽不见形影,却听得见它欢乐的强音,并用三个自然段赞美云雀叫声的美妙动听。第三层(8~20节),用诗人、少女、萤火虫、玫瑰等一连串具象的比喻,概括云雀的欢唱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并解读出云雀鸣音甜美的原因在于永远欢快、永不烦恼、永远充满爱。对比人类因“瞻前顾后”和“事物自扰”而常陷苦恼,诗人得出结论:云雀的欢乐在于鄙弃尘土。第四层(21节)表示愿学云雀的欢欣,用自己和谐、炽热的激情唱出欢乐的歌,为全世界带来欢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