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

但愿人长久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引导学生学会本课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及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主要说了一件什么事情,并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

6、体会苏轼对兄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但愿人长久》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课文的主线:思念——埋怨——宽慰——写诗来展开。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展现了词意,讲述了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中秋节的夜晚,仰望皓月,思念弟弟,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故事将这首词表达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晰,它反映了苏轼对弟弟的无比思念之情,寄托了祝愿人们和和美美,相亲相爱的美好情感。苏轼的《但愿人长久》这首词,极富人情味,虽没有直接描写月色,却使人感觉到它的皎洁,它的高贵、和它的清寒。尤其是他借月抒怀,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复杂心理活动——心绪不宁、埋怨、宽慰的内心世界,转化为人间美好生活的祝愿。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基调是欢乐的,高昂的,充满对未来的幸福憧憬。反映了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