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和汗不敢出

人琴俱亡和汗不敢出

人琴俱亡:原义是晋王献之死,徽之拿他的琴来弹,久不成调,遂有人琴俱亡之叹;后多形容看到死者遗物,睹物思人,引起对死者的痛悼之情。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课文《人琴俱亡》主要描述了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

原文: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翻译是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啊,你人和琴都死了。”

汗不敢出:意思是魏文帝面前,钟毓、钟会对出汗与不出汗的解释都是因为害怕。吓得连汗都不敢往外冒了。形容紧张害怕到了极点。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原文:

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这句翻译是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