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第二部分

我与地坛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写“我”与地坛,以景物描写为主,表达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我”去地坛是为了逃避现实;“我”思考了三个问题:①关于死。②为什么出生。③怎样活。

第二部分:写“我”与母亲,采用追忆回想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我”去地坛则是为了感受亲情,追念母亲,因为这里处处都有关于母亲的回忆。在这里“我”也思考了两个问题:①母亲为什么就不能再多活两年。②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到底是什么。

两部分内容看似不相关,其实贯穿着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我”与地坛的缘分;暗线———作者对人生的思考。两部分在不同的层次上突出了相同的中心:对照地坛荒芜而不衰败的景象,作者感悟到“我残疾但不能颓废”,应该像地坛那样,让生命张扬出活力;而对照母亲苦难坚强的一生,作者明白了自己应该像母亲那样,勇敢坚强地面对人生的不幸,让“坎坷”灿烂。不仅如此,作者在结尾处还用这样的语句将文章两部分结构融成一体:“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因而这篇文章尽管篇幅长、容量大,行文奔放洒脱,却不失严谨,充分显示了作者结构行文的功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