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句

1、海客读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诗的主体是描写梦游天姥的幻境,开头段却写现实中的天姥,但又不直接落笔,而是用这么个对偶句,由“海客”所读,引出“越人”之语。起兴写法,一虚一实,仙境难求,实景可睹,笔意曲折,文气跌宕。以海客仙山与天姥类比,给天姥涂上神秘的色彩。“云霞明天或可睹”,“或”字加重了天姥的神奇色彩。

2、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连用“连”“横”“拔”“掩”“倒”“倾”六个动词,把天姥与“天”相联系;与以高著称的“五岳”,与跟它相邻而名声远扬的“天台”“赤城”相对比,描写天姥的雄伟高大。这种夸张的手法下的天姥,已不是现实生活中天姥的再现,而是诗人的思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从诗中反映看,是“越人”说的,诗人言之是有据的。这既体现出诗人下面以梦幻神游的`形式写天姥的必要,表明了梦游天姥的缘由,从而唤起读者对天姥的向往,随诗人飞向那梦幻之境。

3、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我欲因之梦吴越”是过渡句,由现实过渡到梦幻。这句也是点题句,“梦”与题中“梦游”相照应。“之”指“越人”之“语”,是“梦”的根据。“吴越”,从修辞看是借代,指天姥山;从语言学角度,是个偏义复词,此处指“天姥”所在的“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飞”,显示了业已入梦,否则,人岂能飞。也写出急欲游历天姥的迫切心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