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社会背景

玩偶之家社会背景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根据他的亲身经历写成。女主人公原型劳拉·皮德生的经历与娜拉非常相似,她对丈夫基勒感情深厚,为了给丈夫治病,偷偷借债,到期还不上,伪造保人签字。事情暴露后,基勒暴跳如雷,责怪劳拉败坏了他的名誉,毁灭了他的前途。劳拉看到丈夫如此绝情,大出意外,精神受到打击,得了精神病,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基勒提出离婚,幸福家庭从此宣告完结。

易卜生在以劳拉生活为原型创作《玩偶之家》时,融进了更深、更广社会内容。剧本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妇女在家庭中所处的从属地位,是具有深刻意义的。而易卜生对戏剧结尾的情节处理,又使这种意义得到很大提高。娜拉的爱情虽然破灭了,但她不脆弱,而是觉悟了出走。因此这个形象的塑造比起原型来更高、更集中、更具有典型性。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