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①,生长明妃②尚有村③。
一去④紫台⑤连朔漠⑥,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⑦识春风面⑧,环佩空归月夜魂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⑩。
【注释】: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西北.
②明妃:王昭君.名嫱(qiáng),汉元帝宫人,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③尚有村:还留下生长她的村庄,即古迹之意。昭君村在归州(今湖北秭归县)东北四十里,与夔州相近。
④去:离开.
⑤紫台:紫宫,宫廷,帝王所居。江淹《恨赋》:“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
⑥朔漠:北方的沙漠,指匈奴所居之地。
⑦省:审问
⑧春风面:形容王昭君的美貌.
⑨环佩句:意谓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应上“向黄昏”。环佩:妇女装饰品,指昭君。
⑩千载两句:琵琶本西域胡人乐器,相传汉武帝以公主(实为江都王女)嫁西域乌孙,公主悲伤,胡人乃于马上弹琵琶以娱之。因昭君事与乌孙公主远嫁有类似处,故推想如此。又《琴操》也记昭君在外,曾作怨思之歌,后人名为《昭君怨》。作胡语:琵琶中的胡音。曲中论:曲中的怨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