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感想800字

别了不列颠尼亚感想800字

作者重点剪辑了五个现场片段来回放,给人以真切而深刻的印象。又如“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最后一次(降下)”这些包含序数词的数量短语的反复强调,宣告了香港殖民统治时代的终结。还有如“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这个时间状语中的序数词,则凸显了香港回归这一人们期盼已久的时刻的降临,所带给人们的无比欣慰和兴奋。

其次是基数词用得精确。或使用确数,如“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过25任港督的庭院”,这句中的加点基数词暗示了香港被占领历时之久。又如“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道,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了156年5个月零4天”,这一句中的加点基数词将时间长度单位精确到“天”,一方面突出了殖民统治历史之长,一方面传达了回归梦圆的欢欣鼓舞。或使用概数,如“150多年”“近一个半世纪”,这些时间短语反复渲染着百年巨变的历史沧桑感。开头:第一段的导语,突破了传统导语的写法拘泥,相当于一篇散文的开头。它所说“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也就是“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使用结构复杂的长句勾画了事件的轮廓,设置了悬念,产生了吸引受众的力量。

该文主体,由一条线索贯穿,同样是散文笔法。它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报道,采用了鲜明的时间线索贯穿全文。比如“30日下午”“四时三十分”“四十四十分”“晚六时十五分”“七点四十五分”等等。

该文用一条时间线索贯穿的是“最后一刻”的五个场面,形成了安排有序的结构。其中描述比较详细的三个场面分别是:彭定康告别港督府的降旗仪式;查尔斯王子出席的告别仪式;子夜时分的中英香港交接仪式。另外两个比较简略介绍的场面是:广场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不列颠尼亚”号的很快消失。该报道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是深刻细腻的,在真实客观的事件描述中,不露痕迹地运用“反复”的表现技巧,使字里行间回荡着百年巨变的沧桑感叹,洋溢着对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无限欣慰和自豪之情。首先是在香港游离祖国的时间上反复重复:“150多年”、“近一个半世纪”、“156年前”、“156年5个月零4天”等重复达六次之多。其作用不过就是要传达一种信念,别看经历的时间如此之长,赢得最后胜利的还是中国。与此相对,是对英国统治“宣告终结”“即将告终”“最后时刻”“最后一次”等的多次反复。仅“最后一次”就使用了三次。这样的反复手法,无疑也起到了讴歌回归的作用。

所以,这篇消息,应该说是较为出色的新闻作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