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
1、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2、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4、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5、概括第二段内容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6、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7、第二段中的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的哪些特点?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9、概括第三段内容抨击那些不能正确对待千里马却大呼“天下无马”的人。
10、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句式?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