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怎么样

周国平人生哲思录怎么样

开学到现在,陆陆续续看了不少关于哲学的书。有仔细读的,有跳着读的,大部分是还没读完的。Schopenhauer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录》(Aphorisms on the Wisdom of life)是我开学以来接触的第一本哲学书。接着是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还有《顺心论》、《德国人的哲学智慧》、《西方哲学经典命题》等等。甚至在看黄仁宇先生《万历十五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的时候也读到了李贽,这位“自相冲突的哲学家”。可以说,哲学贯穿于我整个的阅读过程中。其实哲学离我们并不遥远。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与哲学打照面。若可以把哲学粗鲁地分为理论哲学和实用哲学的话,那么我想说,理论哲学让人深刻,实用哲学教你做人。

这学期让我印象最深刻令我最意外的一本书是周国平的《人生哲思录》。不知缘何,之前一直对周国平存有偏见,总认为他这样的哲理小品尚属无病呻吟之流。当我试图“系统的”踏入哲学这块领域的时候,却发现不是苏格拉底,不是康德,也不是叔本华,而周国平才是我的启蒙老师。也许他有些观点已经过时或者我无法苟同,但是他阐述一个问题或者命题的方法以及逻辑是我所要学习的地方。

看完此书,最大的感慨便是原来自己一直被一些表象所误导。我现在并不是处在一个写一篇三段论的,需要拿几个漂亮的“哲学故事”来支撑中心论点的应试作文的时代。想到这里,并不禁为过去的自己感到悲哀。曾经一度狂热如“你不得不知道的××××”“一生要做的××××”这样的书籍中,因为懂一点点所谓的处事哲学而沾沾自喜。如同作者所言,哲学是思考的过程而非知识的清单。就像希望是我们寻找希望的过程。我不想看到哲学的滥觞,不愿看到出版社在“哲学”二字上敲上金钱的钢印。若要说语言是符号,我不希望哲学是那个充满诱惑力和指向性的符号。成功的人从中看到可能的失败,失败的人从中看到可能的成功,失望的人能够在绝望中得到希望,失落的人能够在落寞中得到慰藉,足矣。

也许我们不再需要去讨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的问题。“我思故我在”这样的经典命题也只不过偶尔在课上提及。其实,哲学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小王子》里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或许怀揣着哲学之梦,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有用 73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