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和祁奚

祁黄羊和祁奚

【原文·出处】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于是羊舌职死矣,晋侯曰:“孰可以代之?”对曰:“赤也可。”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羊舌赤佐之。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尚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其祁奚之谓矣。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为善,故能举其类。《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 祁奚有焉。

——《左传·襄公三年》节选

相关典籍: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祁奚,字黄羊,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历事晋景公、厉公、悼公、平公四世。祁奚本是晋国公族晋献侯的后代,他的父亲是高梁伯,因食邑于祁(今天山西省祁县),遂以祁为姓。

祁奚是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的贤大夫,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的荐贤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