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大海普希金原文赏析

致大海普希金原文赏析

这是一首浪漫主义杰作,写于一八二四年。

一八二三年七月,普希金被放逐到黑海之滨的奥德萨,在居住的一年间,因继续写作歌颂自由反对暴政的诗篇,并与总督仪隆佐夫格格不入,而被再度流放到更偏僻的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依洛夫斯克村。这首激情洋溢的诗篇是他在奥德萨动笔,在米哈依洛夫斯克村写成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部分:一、大海颂:二、自由赞:三、命运叹。

一、告别大海,依依难舍

在奥德萨的一年,诗人和大海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诗人把大海作为风尘知己,如今即将远离大海,去荒僻的山乡忍受难言的寂寞孤独了。诗人向大海尽情倾诉内心的忧郁、苦恼和愤怒,在诗人笔下,大海好象也依依惜别,掀起碧蓝色的波涛,好象高举挽留的双臂,它如怨如诉的喧响,仿佛千言嘱咐,万语叮咛。

二、面对大海,浮想联翩

夕阳西下,暮色渐浓,诗人孑然一身在岸边徘徊,诗人的心象大海的波涛一样激荡起伏。诗人爱大海,也羡慕大海,大海是自由的化身,诗人却是失去自由、身陷囹圄的囚徒,面对大海,诗人想起了拿破仑与拜伦。拿破仑曾经是叱咤风云、东讨西伐的一代枭雄,最后兵败,被幽禁在圣海伦那岛上的囚室里,凄凄惨惨,无声无息地死去,固一世之难也,而今安在?诗人对他既有几分赞许和惋惜,更多的则是嘲讽和谴责,毁大于誉,贬多于褒。

而对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普希金则是满怀钦佩和爱慕,把他称之为“天才”,“自由的歌手”,“思想的主宰”。普希金敬重拜伦,不仅因为他是杰出的诗人,还因为他是自由的战士,拜伦投笔从戎,为支持希腊人民争取自由解放而战。拜伦的革命精神与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激起普希金的强烈共鸣。诗人曾企图逃往国外,在他一八二四年一月给弟弟的信中曾这样写道:“我想悄悄地拿着芦杖,戴着礼帽,乔装乘船到君士坦丁堡。神圣的俄罗斯在我是太难受了。”除了不堪沙皇迫害之外,对拜伦英雄业绩的向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诗人把拜伦看成是大海的化身,拜伦与大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浑然成为一体。斯人虽已长逝,但诗篇长在,业绩不朽,英名永存。

三,寄语大海,爱心不渝

诗人把纷飞的思绪收拢回来,在诗的最后三节,凝聚成一个明确的结论:茫茫人世,一片虚空;芸芸众生,命运相同。理想破灭,宿愿难酬,不祥的命运象一团乌云笼罩在诗人的头顶,把他一步一步引向痛苦的深渊,但不管打击多沉重,痛苦多深沉,都无法熄灭诗人心中炽热燃烧的自由火焰。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