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人物事迹

清贫人物事迹

1、方志敏

一年冬天,方志敏从弋阳去参加贵溪苏维埃代表大会。当时,召开苏维埃代表大会就是当地最大的喜事,而方志敏仍然穿着一件薄薄的旧棉袄。代表们要给他换件新的,方志敏不同意。代表将新棉袄送来,方志敏执意不收,还反复给来人讲“要节省,要减轻群众负担”的道理。

警卫员实在看不过去,就劝道:“一个苏维埃主席,穿件透风的破棉袄,未免太寒酸了?人家好心好意地送来了,就收下吧。”方志敏回答说:“我是苏维埃主席,更得事事在意。如果一不留意,就会影响苏维埃政府的形象,那可不是我一个人的事!”

2、朱自清

朱自清一生勤勉,记日记为日常功课。他的两卷日记有多方面的史料价值,其中之一在于:它是观察某类民国文人经济状况的一个绝好样本。简而言之,朱自清日记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贫困史。

翻开日记第一页,就有触目惊心的两条借贷记录: 1924年7月29日“晚与房东借米四升,旧历年关亦有相似情形,而我仍用得拮据而归,甚矣”; 30日。 午后向张益三借五元,甚忸怩。”朱自清1920年大学毕业,赴江浙任教,先后辗转杭、扬、沪、温、甬。此时的他已有两个子女,正同时在省立四中和春晖中学任教,奔波于宁波与上虞之间。虽如此,仍是入不敷出,以至需要借米疗饥。

3、宋濂

在中国元代时期有个叫宋濂的人,他酷爱读书,由于家中贫寒,只得借书博览,随著书越读越多,宋濂越觉得需要老师指点,于是他当掉衣服,千辛万苦来到城中,考上学馆,不料学官的脾气古怪,宋濂历经曲折,最后终於苦学成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