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

中心论点即篇首两句。孟子提出三个概念: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推进。

第一段作者提出中心论点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比较组成。中间两个“不如”相连,表示了递进关系,一个比一个重要。这样提出论点,更显得观点鲜明。

第二段,论证“天时地利人和”。

第三段,论证“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作者用“故曰”二字,将上文提出的观点承接下来,展开论说。先用三个形式相同的否定定句说明“域民”、“固国”、“威天下”不能仅靠“天时”与“地利”的条件,从反面进一步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作者正面意思就包含在下面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论断里。

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严谨,气势通畅。且运用大量排比,增强语势,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