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只有一个解释。古今异义是古时候与现在的解释不同。
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把古文中的字词变成了现代的词语。(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例如《小石潭记》:
1、古今异义词
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
2、一词多义
从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介词,由)
隶而从者(动词,跟从,跟随)
见 下见小潭(动词,显现,呈现)
明灭可见(动词,看见)
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明灭可见(副词,可以)
差 参差披拂(形容词,不齐)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
近岸(形容词用作动词,靠近)
潭中鱼可百许头(动词用作副词,约,大约)
日光下澈(形容词用作动词,照射)
斗折蛇行(两个词均为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用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凄神寒骨(两个词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凄凉;使……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