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词类活用

大学之道词类活用

《大学之道》词类活用:

1、在明明德(形作动,弘扬)

2、先齐其家(使动,使……整齐)

《大学之道》一词多义:

明:

(1)在明明德(动词,彰明)

(2)在明明德(形容词,美好的)

道:

(1)则近道矣(名词,规律、道理)

(2)不足为外人道也(动词,说)

(3)道芷阳间行(动词,取道)

(4)会天大雨,道不通(名词,道路)

修:

(1)先修其身(动词,修养)

(2)修守战之具(动词,修理、整治)

(3)邹忌修八尺有余(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大学之道》论证特点:

1.论证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先提出表明宗旨的“三纲”,然后提出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浑然一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2.运用排比、顶真手法,论证力强。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大学之道》里面的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入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相关内容